黎川办公家具:小城逆袭,能否真“抢下”全国半壁江山?
在江西赣东,有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小城——黎川,它不仅是“中国陶瓷煲都”,如今在办公家具领域也正书写着令人瞩目的逆袭传奇。从最初零星探索到如今产业集群,黎川办公家具行业实现了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的跨越,甚至有声音称其有望“抢下”全国办公家具半壁江山,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与挑战?
创业起步:敢闯敢拼,开启产业征程
20世纪90年代初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全国,家具行业生机勃勃。一批黎川人敏锐捕捉到商机,毅然踏上创业之路。一把办公椅、一块屏风隔断、一张台面,成为他们梦想的起点。创业初期,产业以粗放式增长为主,企业规模小,产品多以模仿为主。但黎川人并未满足于此,他们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对市场的精准洞察,不断学习先进技术,引进数字化设备,提升产品质量。“师傅带徒弟、亲戚带朋友”的模式,让产业得以传承与拓展,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如今,黎川人在全国各地创办的家具企业超过3000家,年产值超1000亿元,还形成了从原材料供应、零部件生产到成品、包装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。在电商领域,全网电商平台排名前50名的电商家具企业中,半数以上由黎川人经营。江西圣黎家具有限公司便是典型代表,其组建50人跨境电商团队,涵盖直播运营、3D设计、品牌推广等全流程,主播在直播间热情推介产品,展现了黎川办公家具在电商领域的活力。
然而,我们也不禁要问,在竞争激烈的办公家具市场,仅靠早期的创业精神和模仿起步,能否持续保持优势?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设计要求的不断提高,黎川办公家具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来满足市场需求,这是其面临的一大考验。(文章来源于:http://www.18njpj.cn/)
引流入县:破除困境,筑巢引凤留企
黎川人在外发展得“风生水起”,但如何将产业“活水”引流入县成为难题。地域差距带来的交通网络不发达、信息流通不畅、产业配套不完善等问题,如同大山横亘在前。
为解决这些问题,黎川县投资30亿元打造黎川家具产业园,集生产、研发、物流、会展、电商于一体,提供6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,以低于成本价租售,并给予三年免税政策。同时,利用节假日开展“三请三回”“双返双创”活动,吸引科技含量高、行业引领强的项目和龙头企业落户。
江西奥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受益者之一。2020年8月落户后,3个月就实现投产,购置全自动生产流水线,产能提高3倍,用工成本降低50%以上,去年业务增长近10%,销售额突破4000万元。
不过,这种“筑巢引凤”的模式虽然吸引了不少企业,但能否真正让企业长期扎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?产业配套的完善并非一蹴而就,后续在物流、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能否跟上企业发展步伐,还有待观察。而且,政策优惠总有期限,企业最终还是要靠自身竞争力在市场中立足。
产业升级:智能转型,推动质变发展
面对产业配套不足的短板,黎川县以“智能 + 康养家居”为突破口,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融合。加强校地合作,引进高端人才,培育本土工匠,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支持。
江西圣黎家具有限公司投入800万元研发,推出“智能升降办公桌”系列,可根据用户身高和使用习惯自动调节高度,获得多项国家专利,2024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。这种从“制造”到“智造”的质变,让黎川办公家具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。
但智能转型并非坦途。研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,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可能难以承受。而且,智能产品的市场接受度也存在不确定性,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智能功能买单,以及智能产品的售后服务等问题,都是黎川办公家具企业在升级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。
市场拓展:内外互通,品牌破圈前行
站稳脚跟后,黎川办公家具产业锚定内外互通、品牌破圈的目标。一方面,大力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大型家具展会。江西奥上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借助展会平台,在2024年与多家海外企业达成合作意向,出口订单量同比增长15%,产品远销欧美、东南亚等地。另一方面,建立产业联盟,定期组织企业赴外省学习考察,开展技术合作与订单共享。2024年,黎川家具企业与浙江、广东等地的5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,实现订单共享金额超2亿元。
品牌建设方面,2024年黎川县举办首届“黎川家具品牌文化节”,吸引全国各地经销商和消费者参与,活动期间品牌曝光量超1亿次,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20%,如今“黎川办公家具”在市场上赢得良好口碑。
然而,在全球化背景下,国际市场竞争激烈,贸易保护主义抬头,黎川办公家具出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。国内市场品牌众多,消费者选择多样化,黎川办公家具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,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从简单的模仿制造到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,黎川办公家具行业实现了华丽转身。如今,黎川家具产业园已入驻企业400多家,从业人员1.7万人,年产值达38.6亿元,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。但要想真正“抢下”全国办公家具半壁江山,黎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需要在创新、产业配套、品牌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,不断应对各种挑战,才能在这场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。